城市向新 生活向上 重庆城市更新迈入2.0时代
来源: | 作者:pmo20f1eb | 发布时间: 1016天前 | 86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城市向新,生活向上。

一座城市的更新发展,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关系到城市品质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。因此连续两年,城市更新都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。

而重庆在城市更新方面,无疑是走在全国前列:“城市体检重庆实践”在全国推广;渝中区、九龙坡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1个城市更新试点;渝中区戴家巷、九龙坡区红育坡、北碚区南京路等3个项目,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。

在不断探索中,重庆紧扣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,坚持把功能提升放在城市更新的首要位置,从以往的“拆改留”升级为“留改拆增”,成为重庆城市更新迈进2.0时代的有力保障。

“留”

——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

从“拆改留”到“留改拆增”,最大的变化,莫过于“留”从最后的位置提到了首位,这正是重庆城市更新理念转变的显著特征。

人各有异,城市发展也是如此。每座城都有独家的历史、文化和布局,具体到城市更新,各自侧重和选择也会不同。如何让城市更新不是“千篇一律”?那就是要留下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,留下老城的格局和肌理,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。

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,渝中区在“留”上面下功夫。立足“母城”独特的人文本底、山水本色,打造湖广会馆等历史文化街区、传统风貌区和山城老街区,精心实施149处文物、42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。

三月的山城,阳光和熙,来山城巷逛逛,或许你就明白“留”为何重要。坐落在长江之畔的山城巷,依山而建、沿崖而上。曾经各国领事馆均设立于此,名流云集。而后随着城市的发展,山城巷逐渐没了往日的热闹。山城巷保留了许多明清以来的院落、吊脚楼等历史建筑。

2018年,山城巷进行了城市更新改造,核心便是保留了许多明清以来的院落、吊脚楼等历史建筑。

金马寺小学的木楼与操场,仿佛还充斥着80后童年的无忧无虑;曾经年代感十足的筒子楼,如今是游客们喜爱的青年旅馆;空气中飘来的一丝烧饼香气,绿荫下的藤椅歇脚,都将人带回到记忆中属于老重庆人的生活场景。

“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在城市更新过程中,要注重保护和利用老建筑,让传统风貌资源得到保护、挖掘、传承和彰显。”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不止一次提到,一座城市不能只有高楼大厦,也需要有传承地方历史、唤起人们记忆和乡愁的街巷与建筑。

“改”

——让闲置土地和建筑重新焕发活力

城市更新的突破点在哪儿?毫无疑问便是“改”。

“改”,是指通过改造解决城市功能衰退问题,聚焦城市低效空间和老旧功能片区,加大力度推进闲置土地和闲置建筑的再开发利用,使其重新焕发活力。

2021年初,重庆市启动了总投资达700亿元、30个城市老旧功能片区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,涵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、老旧工业片区转型升级、传统商圈提档升级、传统风貌区保护传承、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优化升级等五大城市更新类型。

近年来,通过城市更新,解放碑—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推动沿线20多栋、50多万平方米老旧楼宇改造升级、腾笼换鸟,为企业入驻提供优质楼宇载体。同时,依托国际国内知名物业管理机构、商业运营机构进行高效运营,盘活闲置低效商业载体。

“渝中区将以解放碑-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整体提升为范例,推动城市更新由主街向背街、小巷、社区延伸,实现主次干道的有效升与背街小巷的综合改造相互贯通、有机衔接、协调一致。”渝中区委书记赵世庆说。

鸽牌电缆厂工业旧址城市更新项目

而在沙坪坝区鸽牌电缆厂旧址改造中,施工人员宛若“绣花”,将拆除的砖瓦小心翼翼地还原,将原有的裄车、牛腿及大型电机、线圈等装置保存下来。最终在留存工业记忆的同时,植入设计创意、办公休闲、文化艺术等新业态,现在作为重大设计总院的办公场地,实现功能转型升级。

“以往这里每年就几百万的租金,但改造后,产业园未来5年预计营业收入近10亿元,累计就业人数2000余人。”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树声表示,该产业园将作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输出并推广。

“拆”

——严控大拆大建成为城市更新底线

“老城区更新单元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%”;

“更新单元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”;

“更新单元或项目居民就地、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%”。

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《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这三组数字的推出实施,也意味着持续多年的大拆大建开发模式将正式被终结。

“大拆大建,往往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破坏,但因为能带来较高收益、技术门槛也低,因此在快速发展时期,不少开发商都青睐这种模式。”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(中国)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聪博士,曾经在英国伦敦工作了10多年,让他印象深刻的是,伦敦的城市更新一直防止大拆大建,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外观,从内部进行改造翻新。

黄聪直言,“拆”应该是拆除违法建筑,以及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法修缮、也不具备保留价值的建筑。“拆”是进一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、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,完善现代城市功能,同时保留好城市的乡愁和记忆,而不是粗暴的拆除后重建。

目前黄聪团队设计的铜元局·重庆时光——长江电工厂宿舍旧址保护更新项目,总共87栋建筑中,预计将保留75栋建筑、改建4栋、拆除8栋,拆除率只占12%,这远远低于20%的要求。黄聪认为,重庆城市更新正从最初的“拆旧建新”,进入到如今对城市存量资产功能改造完善和价值提升的新时代,城市的建设管理,也将由传统的“地产开发模式”转向“城市经营模式”。

“增”

——补齐市政基础、公共服务设施短板

通过城市更新,沙坪坝区凤嘴小区新建的消防环道,让住在小区的李婆婆笑得合不拢嘴。“以前进出小区只能走梯坎,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,出个门都难。”

通过城市更新,九龙坡区白马凼老旧小区的“停车难”解决了。新投用的机械停车楼共7层、36个车位,小区里乱停车现象大为改观。

通过城市更新,北碚区南京路片区,综合实施了建筑空间立面提升、地下管网整治、优化路网交通、配建社区公园、增设慢行系统、修建停车库等系列举措,实现老小区换新颜、老街坊笑开颜……

在重庆市出台的《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》中提出,城市更新要完善生活功能、补齐公共设施短板;完善产业功能、打造就业创新载体;完善生态功能、保护修复绿地绿廊绿道;完善人文功能、积淀文化元素魅力;完善安全功能、增强防灾减灾能力。

因此,重庆这次提出的“增”,更加体现出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理念。近年来,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,逐步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,主要就表现在城镇的公共设施供给和人口规模不相匹配、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还不够健全、城市治理能力还不够高等方面。

因此城市更新通过“增”,以解决严重影响居民安全和居住功能的问题为重点,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,构建出社区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。

重庆“留改拆增”的城市更新模式,也受到了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肯定,称赞重庆的城市更新工作思路清、路径明、办法实,总体来说,走在全国前列。

城市更新的核心,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接下来,重庆将围绕“三转、三改”——转变发展理念、转变发展模式、转变政府职能,改革审批权限、改革审批流程、改革政策制度,加快推进103个试点示范项目建设。

城,所以盛民也;民,乃城之本也。(此文章转载自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)